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十七章 破镜重圆(5 / 6)

但很快就舒展开了。他说:“一百五十万就一百五十万,完全用我们的钱把小学校建设好,省的钱不够了,还要再让公家找补。”

苏晓燕笑容满满地说:“这样可就太好了。我想,你们俩在我这儿多呆上几天,在市里举行乔迁仪式上,你在会上宣布咱们的再次捐款如何?”

“妈,您想让我们多待几天,您让我们住哪儿呀?”黄蕊着急的说。

苏晓燕说:“来到我这儿,还能让我闺女睡大街上?你们要是不介意,你和你爸就到我小叔家去睡觉,他家有空房。如你们不愿意,就让你爸开车,带你到市里宾馆去睡。你愿意去哪都行?”

“我和我爸爸还是去宾馆住吧。”黄蕊接过苏晓燕的话说。

第二天一早,黄佳才和黄蕊从宾馆出来,到超市买了双份的礼品,放在汽车后备箱里。然后,他们到红都村小学,接苏晓燕一起去崖上村看姑姑。

黄佳才在崎岖不平的土道上,好不容易把车开到村口,村里没了路,他只好把车放在村边。黄佳才让黄蕊拎上一份礼品,他进村打听姑姑家住处。恰巧,从村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,在中年妇女的指点下,他们找到了姑姑家。

姑姑家里就她一人,老伴一年前刚去世。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,都没在一起住。她现在成了村里的照顾户。

黄佳才他们到时,姑姑坐在炕桌前打瞌睡,看见三个陌生人来到家里,问:“你们找谁呀?”黄佳才走到姑姑眼前说:“姑姑,我是黄诚的儿子,我们全家来看望您来了?”

姑姑先是一愣,然后,眼泪立刻掉下来。说:“孩子,你是我大哥家的老几呀?”“我是老二。”黄佳才回答说:“黄蕊,过来叫姑奶奶?”

黄蕊赶快走过来,见姑奶奶,然后,把礼品放在炕桌上。这时,苏晓燕也走过来,向姑姑问好。姑姑端详着苏晓燕,说:“姑娘,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,你是北京来红都村小学搞建设新校舍的那位女同志吧?你是我大哥家的儿媳妇?”

“姑姑,您怎么认识她?”黄佳才问。

姑姑说:“我们附近这几个村子的小孩子,都在红都村小学上学。北京来人出资建设新校舍,在这几个村子早就传开了。有一天我没事,去看建大楼,遇见过她。但我们没说话。没想到她就是你媳妇。”

苏晓燕说:“我这样做,也是您的侄子黄佳才支持我这么做的。”

“好,好,你们为家乡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!你们真是一对好夫妻。”姑姑夸赞黄佳才和苏晓燕说。

苏晓燕向姑姑打听苏伟华的情况,姑姑问她,你怎么认识他,苏晓燕说,他是我爸爸。这下,姑姑打开话匣子。她说:“苏伟华是红都村人,是当年的红军战士。他一九年与白狗子打仗时负了伤,住在家里。后来,有人报信,说白狗子带人要进村抓他,他连夜就逃了出来,跑到咱们村。黄佳才的爷爷就把他藏在咱们家地窖里了,一直到他养好伤,才把你爸爸送走。”

姑姑问苏晓燕,你爸爸现在怎么样了?苏晓燕说,我爸爸几年前去世了。他在临终前,告诫我们不要忘了老区人民。

黄佳才从姑姑家出来时,给姑姑五千元钱。姑姑执意不要,说村委会对她照顾的很好,她不缺钱花,也用不上钱。黄佳才说,这是我们晚辈的一点心意,请您务必收下。姑姑这才把钱收下。

黄佳才他们三人走时,姑姑一直送黄佳才他们到村口。她千叮咛万嘱咐,以后,有时间一定要经常回家看看姑姑,黄佳才大声应和着,姑姑才依依不舍的回了村。

下午,黄佳才想到红都村看望苏晓燕的小叔,他问苏晓燕:“你小叔知道咱两人离婚的事么?”

苏晓燕说:“我来到这里后,就没向任何人提起过咱俩人离婚的事情,小叔和别人都认为是你支持我回家乡搞建设的。”

黄佳才三口到苏晓燕小叔家看望,临走时,也给小叔放下五千元钱。

他们刚回到学校,小学校长找到苏晓燕说,明天市里上午九点要在小学校举行乔迁典礼仪式,希望您和您爱人务必参加。

第二天,乔迁典礼仪式在新楼门口楼外举行。门口墙上已挂上新做好的学校校牌,上面写着‘红都村阳光小学’七个行书体大字。它在阳光的照射下,格外醒目耀眼。

从楼房门口二层窗户外,拉出一条横幅,上面写着‘感谢黄佳才和苏晓燕夫妇为老区人民做出的无私奉献’。

楼房门口下方摆了一排桌椅,作为主席台。主席台旁安放了一个大音箱。再往前方,正对新楼门口三、四十米的地方,新建了一个混泥土支座的旗杆。旗杆上五星红旗准备待升。

会场早已被学生打扫的干干净净。黄佳才三口到现场时,全校学生们已经在楼前列队站好。他们一到,立刻就被校长请上了主席台。黄蕊感到她不应该坐到主席台上,赶快躲开,站到学生队伍里。

不一会儿,瑞金市的领导来到现场。大家就坐后,乔迁典礼正式开始。会议由小学校长主持。

升旗、唱国歌、领导讲话后,学生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