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體

第440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(1 / 2)

地面上,许青白一次又一次地拍打着浩然剑,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剑灵…

但纵然他声嘶力竭,喉咙沙哑,也没能再将剑灵成功唤出来。

直到宋景的法相连同着肉身完全消散殆尽

直到那句“吾心安处是吾乡”在天地间回荡

许青白终于瘫软在地上,泪流满面。

一幕幕往事开始浮现在心头,许青白眼前已经模糊一片。

他与先生宋景的第一次见面,是在春山郡李家的学堂里。

那时,许青白还不知道这位看起来不怎么凶,似乎还有点好说话的学堂夫子,便是自已的大师伯。

而当时的宋景也只是笑眯眯地望着许青白,什么也没说,深邃的眼睛里,有些温柔。

那一年,小小年纪的许青白,也会跟着其他顽童一起,掏鸟窝、挖地牯牛、尿蚂蚁,嬉戏打闹。而先生每次见着了,总是对此表现得很宽容,还说少年天性,本该如此。

只不过,等到某次,许青白因为玩得太累了,便偷懒没完成功课。第二天到了学堂,先生又好像特别地照顾自已,取来戒尺后下手一点都不含糊。

许青白记得,当时先生就一边打,一边讲着那时他还听不懂的大道理,业精于勤荒于嬉。

以至于,自从有了那次切肤之痛过后,许青白便规矩多了,对待学业功课,再也没有偷懒敷衍过。

先生在李府一住便是十年。

其实,除了在课堂上稍微固执古板了点外,先生私底下还是很随和的,不然也不会有“宋夫子收学童有正气,李老爷腮帮子疼三天”的酒桌故事了。

再之后,十岁那年,母亲李纯如撒手而去,年幼的许青白跪在灵前哭得撕心裂肺。李家众人见状,皆心痛如绞,就要上来将他带下去。

最后是先生赶到,屏退了李丰年几人以及一众家眷,说小孩子心窝窝浅,憋在心里堵得慌,就让他都发泄出来好了。

等到许青白在灵前哭得没有了力气,跪也跪不住的时候,先生这才上来,一把将许青白抱起,让许青白靠在自已的肩头,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。

当时,先生抱着学生,就像一位父亲生疏地抱着襁褓中的孩子,不敢乱动。

他一边轻轻地拍打着许青白的后背,一边细声念叨着一些话语:

“昔至圣者,幼丧父,少哀母,孤而志学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万世师表…”

“自古雄才多磨难,从来纨绔少伟男…”

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…”

“风雪压我两三年,我笑风轻雪如棉,背未弯,意不残,心存鸿鹄志,等风来,济沧海,直挂云帆自舒颜…”

宋景既是先生,也是父辈,悉心培养了许青白十个春秋。

在那十年里。

白天,先生宋景教许青白学问、做人。

到了晚上,又轮到大妖龙溪跑出来,揪着许青白磨练筋骨。

那段时间里,宋景与龙老头两人,就像是较上了劲一样,日出月落,衔接得天衣无缝,配合得相当默契,让许青白一天也没闲着。

那年立春,许青白提着一只红尾鲤鱼上门,生平第一次喝酒也是先生教的。

那晚,先生喝了一壶酒,笑脸盈盈,意犹未尽,学生分去了其中一杯,却酩酊不醒。

这之后不久,许青白又在梅园里遭到了暗害,身中蛛毒,大梦轮回不醒。

先生为此四处奔走,打探消息,一直守在床边直到许青白苏醒,这才放下心来。

之后又为了许青白体内大龙萎靡一事,与龙老头商量来商量去,最后将许青白赶到了北边边境。

就在那年年关,先生终于要走了。

天有小雪,先生一路替许青白撑着伞,一大一小两道身影徐徐走到黄龙溪外。

临行时,先生摘下自已的成圣之物,那枚刻有“从善如流”的白玉花押印,系在许青白腰间。

直到今天,那几句殷殷教诲仍犹在耳边,振聋发聩:

“书本虽然廉价,但书上的道理并不便宜,开卷有益”

“花非只开于春,花开四季。川非只奔于海,川流四方”

“明初心,生死一逆旅,山水、风雪、人海,皆是风景!”

“守本心,日月两盏灯,读书、修炼、自已,都是大道!”

从此以后,那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郎,在不久后离开了春山郡,踏上了属于自已的修炼之路。

许青白辗转北边又回到南边,然后一路西来,又至西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