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,香秀出了孝,两家人自然开始张罗孩子们的婚事。
聘礼先时定亲就已说好,其他的也都好说,这毕竟是他家第一个儿媳,她心里看重,自然也想办得体面些。
只是,刘均和刘昶说要去县城上学。
她懂得不多,但既然两个孩子都说再跟着镇上的夫子已学不到什么,那这么继续下去,不过又是磋磨一年罢了。
县城的学院收费昂贵,可若不让两人去读,这么多年在他俩读书上投入的支出,岂不打了水漂?
刘盛出生时,他家家境还不怎么样,也想不到读书这回事。后来才听人说起读书的好,正巧他家当时发了笔小财,这才送了适龄的刘昶、刘均读书。老大刘盛没去,一来钱不够,二来他已超了入学的年纪。
这本就是她心里的一个疙瘩,想着日后定要多贴补他些。
没想正要给他成亲,那两个儿子却要去县城上学。
她承认她起了坏心思,只想着王香秀年纪也大了,着急出嫁。且这三年也与刘盛有了感情,即便聘礼比之前说好的少些,应当也不会说什么。
于是便将聘礼挪给两个儿子读书用了。若刘昶、刘均真考上了,他们也能跟着沾光不是?
她自信满满地去王家商量聘礼减半的事,幌氲降氖牵胰龊19拥牟煌觯缇驮诖謇镉腥艘槁郏还敲凰档剿媲鞍樟恕
她将聘礼的事一说,王家母女立即就信了村里人的说法,也觉得她对偏心两个小儿子,只把刘盛当驴使。
当下便犹豫起来,若是等将两个小叔子考上秀才,只怕刘盛更不得她喜欢,香秀嫁过去又哪有好日子过?
而且当初说好的聘礼减半,也不免让人怀疑她是见王家没了汉子,欺负人。王家母女自然不肯答应,亲事就这么搁置起来。
慢慢地,香秀心里对刘盛也有了气,逐渐不肯来往了,只母女俩相依为命。
不必说,刘盛知道了来龙去脉,心里定是对他娘不满,与家里的人都疏远了,平日里话都没有几句。
刘母叹口气,拍拍刘盛的肩膀,递了水杯过去,说道:“老大,喝些水吧。”
刘盛接过喝了一口,又递还给她,一句话都没有说。